(一)服务乡村与立德,从离农倾向到守望乡土,着力构建以弘扬中华师道与涵养乡土情怀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养成体系。

(二)文理交融与革新:从学科分野到学科综合,着力构建“能力本位”的以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职业实践教育+开放教育为架构的“四模块”课程体系。
坚持“文理交叉”与“教艺结合”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按照“两性一度”的标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推广翻转课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探索线上与线下深度融通的自主学习模式,打造五大一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小学教育实践中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强化学习过程管理,提高学生学业挑战度,加强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增加实践课程课时,增设劳动和美育教育课程,加强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师职业能力交叉融合,着力构建“能力本位”的以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职业实践教育+开放教育为架构的“四模块”课程体系。



(三)协同创新与发展:从单向流动到多方联动,着力形成以“教”为引领、“学”为保障、“研”为提升、“训”为支撑的“四环节”实践教学运行体系。

围绕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目标,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强化、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等方式,推进乡村小学“全程式”+“主题式”的见习实习研习活动,完善“U-G-S”(高校—政府—中小学)为一体的全方位协同培养机制,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和项目建设,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以课程实训和见习、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创新创业、教育研习等为模块的“协同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的“四环节”实践教学体系。


春“重文”

秋“强武”

(四)学科支撑与引领: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着力打造以最新理论、教改经验、科研成果、名师团队为推动的“四支撑”科教融合体系。



(五)一专多能与求变,从知识传授到能力为重,着力构建过程性与终结性相融合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
编写“三项标准”,即专业质量标准、课程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标准,采取“四个举措”,即教学运行检查、教学专项检查、教学评估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加强五大建设,即教学改革、制度建设、师德师风、条件保障、反馈落实等建设,构建过程性与终结性相融合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
